第202章
闻言,苏韵卿敛了笑容,垂眸看着怄气的萧郁蘅,只在心底轻笑,外表淡然的理了理被她拽的皱巴的衣衫,抬脚朝外而去,淡淡道:“走了。” “诶?”萧郁蘅没想到她真的走,回过味儿来追出去的时候,苏韵卿的影子都找不见了。 舒凌给了苏韵卿新的差遣,约莫她的也不远了。 她扶着回廊下的柱子长叹一声,拍了拍自己的脑袋,喃喃低语:“好似是得吃点脑花,以形补形,也在理。” 第104章宫变 日升月落,斗转星移,雨馀风细,烟清花疏,又是一载四月天。 小半年光阴荏苒,中书令一职长期空悬未设,中书长官一直都是两位侍郎。 舒凌理政时,会以中书省两位侍郎和门下侍中,乃至是凤阁的几位阁臣一道,实际上等同于悄然分散了以往相权的威势。 舒朗权果然如苏韵卿所料,承袭了武安王的爵位,兼任礼部侍郎,念及居丧丁忧,暂不必入朝; 定国公的名分落在了左卫将军舒维靖头上,门下侍郎舒维康则被赏了永宁侯的爵位,一时间舒家的地位水涨船高,满门王侯将相。 而苏韵卿自入职中书后,便将办公地点转去了前省,不必伴驾君前,与舒凌见面的机会锐减。 她日日与几位舍人在一处,参政议政,抛却公事后,陪着萧郁蘅的光景倒是愈发多了。 她本就有知制诰的权柄,加之诸位舍人职权也在执掌机要,代掌制令,于是,苏韵卿实际上成了中书六舍人之首,权倾一时,朝中诏令几乎尽皆出于她手。 工部方尚书与苏韵卿的暗自斗法,以他的完败而收场。 这份功劳,她要得益于萧郁蘅的臣属和李景行调运的李道成旧部。 苏韵卿出招在暗,杀了他